組合式空調機組各段體設計選型
組合式空調機組的設計參數、性能要求、設計工況及各元件設計和選型方法。功能段包括混合段、初效過濾段、中效過濾段、表冷段、熱盤管段、電加熱段、各種加濕、風機段、消聲段等二十余種功能段。
組合式空調機組的具體命名方法可參閱GB/T14294-2008《組合式空調機組》:
組合式空調機組的基本設計工況:
項目 | 供冷工況 | 供熱工況 | 備注 |
干球溫度℃ | 27+1.0 | 21+1.0 | |
濕球溫度℃ | 19.5+0.5 | -- | |
進水溫度℃ | 7+0.2 | 60+1 | |
出水溫升℃ | 5+0.2 | -- | |
風量(m3/h) | 名義風量 | ||
出口風壓(Pa) | 根據客戶需要選擇合適的風機 | ||
功能段 | 功能段是根據客戶的要求進行匹配,無具體的設計要求 |
混合段、初效過濾段、中效過濾段、表冷段、熱盤管段、電加熱段、加濕段、風機段、消聲段等進行自由組合,對空氣的進行處理,滿足客戶對空氣潔凈度和舒適度、環境噪聲的需求。
現行標準:GB/T14294-2008《組合式空調機組》,該標準側重空氣動力和熱工能;
EN1886-1998《建筑通風用空氣處理機組機械性能》,該標準是EN標準系列中建筑通風和空調用機組系列標準的一部分,側重箱體結構的機械性能。
換熱器用來實現空氣與熱源載體——水進行能量交換的設備,是空調末端產品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。主要構件有進出水管、集水管、銅管、翅片、U型管、端板等,下面主要介紹表冷器大小、翅片形式、銅管大小等的選擇,其結構上的知識不做介紹。
一般換熱器的命名方法:
換熱器的中文名稱加三個主參數,即:換熱器 M*N*L,M表示換熱器厚度方向銅管排數,N表示換熱器高度方向的銅管數,L表示換熱器有效長度(即換熱銅管長度),
如:換熱器 4*20* 1500,表示4排換熱器,高度方向有20根管,換熱器銅管的有效長度為1500。
換熱器的其他構件相關尺寸都是以這三個基本參數為依據換算而來。
完整的換熱器的表示方法如下:
ZK.HRQ3Z 換熱器M×N×L (換熱器系列部件圖樣代號及名稱)
ZK.HRQ3Z 換熱器8×24×2015 (換熱器系列部件圖樣代號及名稱)
表示換熱管規格為φ16、總水管通徑為DN65(3型管)、8排(M=8)換熱管、每排管數為24(N=24)、換熱器迎風面長度或換熱管有效長度為2015mm(L=2015)的左式換熱器。
具體名稱命名方式可參閱換熱器命名 。
換熱器的設計:
一、 基本參數的設計:
M 一般盡量按客戶要求選擇,在客戶沒有要求的情況下,我們根據N、L的值,加上我們的經驗公式(見后)進行計算。
N、L 根據我們規劃的段位尺寸,保證換熱器在表冷段中便于安裝,且有最大的換熱面積和迎風面積,具體的段位尺寸見組合空調標準段位圖。
二 、翅片和銅管的選擇
一般情況下有波紋片、開窗片、平片三種翅片形式。波紋片主要是與φ16銅管配套,開窗片、平片與φ9.52銅管配套。 風機盤管主要采用φ9.52銅管套平片,空調箱按風量區別,5000m3/h以上的采用φ16銅管套波紋片,5000m3/h以下的采用φ9.52銅管套開窗片。
波紋片與φ16銅管換熱器特點:風阻較小,換熱能力較小。
開窗片與φ9.52的換熱器特點:風阻較大,換熱能力較大。
平片與φ9.52的換熱能力最小。
三 、銅管管路的分布
根據載體——水在管路中的走向及流程分布,管路可以分為:全回路、1/2回路、3/4回路等,目前多采用的為全回路、1/2回路。
全回路布管方式的特點:流速較慢,管路阻力小,但換熱系數小。適用于換熱能力較小的機組。
1/2回路布管方式的特點:流速快,管路阻力大,但換熱系數大。適用于換熱能力較大的機組。
3/4回路布管方式的換熱系數介于以上兩種之間。